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主要影響膝關節的軟骨和周圍組織,導致疼痛、僵硬和功能受限。以下是有關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簡要概述:
一、爬樓梯「喀喀」響?可能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圖片來源:Men’sHealth
上下樓梯時關節老是卡卡,動一下就「喀喀」響,甚至還痛?當心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是最普遍且重要的關節疾病,也叫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它因為關節軟骨磨損變薄,周邊骨頭異常增生,關節空間變小,加上外側韌帶長期使用後變弱、鬆弛而引起。所以,關節活動時會痛,還會感覺不穩和僵硬。其實,這是由多種原因和病症導致的關節功能問題。以國人最在意的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來說,膝蓋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狀,程度輕重不一,通常活動時間長或傍晚時,疼痛會更明顯。天氣從晴轉陰,氣壓突然下降,關節承受的壓力變大,但軟骨無法好好緩衝,關節就像氣象站一樣腫脹發炎,產生痛感,甚至能預感天氣變化。有時關節也會稍微僵硬,但通常活動後不到半小時就緩解。其他症狀包括關節內側痛、四周壓痛,以及運動時可能感覺關節不穩。
二、膝關節退化難道就必須放棄平常愛好的運動?

圖片來源:Experience Life
有些運動會傷膝蓋,但有些能保護它。練練大腿前側、腿後側和核心的肌肉,做些伸展,或用推蹬機、側抬腿來強化肌力,就能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另外,騎自行車、游泳、瑜伽或太極拳這類全身運動,對膝蓋也很友善。健走、保齡球、土風舞對膝蓋負擔小;慢跑、爬山、桌球、高爾夫則會讓膝蓋壓力變大,平時可多做肌肉伸展,維持膝關節健康。籃球、網球、羽球或快跑這類高強度運動,包含跑、跳、撲、跨、急停等動作,新手如果姿勢不對,容易肌腱發炎或肌肉拉傷,建議加強周邊肌肉,減輕膝蓋的負擔。關節積水、變形、肌肉萎縮或長骨刺,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膝蓋一旦痛或痠,就得趕緊治療。而且,先從穩固鬆弛的韌帶下手,才能保護軟骨,防止關節炎惡化。控制體重、戴護膝能幫韌帶減壓,量身訂做的運動訓練能讓肌肉更強壯,給膝蓋更好支撐。
三、多喝水多補充維生素,可以有效抗發炎

圖片來源:City of Hope
很多人聽到「退化」就覺得是老人專屬,但其實膝蓋軟骨磨損越多,關節退化越厲害。軟骨磨壞了,還會讓旁邊的韌帶變鬆弛、肌肉量減少,害得走路跑步都不順暢。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老年人,但現在慢跑、爬山、健身很流行,許多40歲以上的人也開始有關節痛或腫的問題。有人乾脆停掉運動,沒想到退化更糟。關節軟骨磨損多半因為長期姿勢不對,比如過度操勞、舊傷沒好、肌肉筋膜拉扯異常,導致膝蓋變得鬆垮。多喝水能促進新陳代謝,多補充維生素有助抗老化、消炎,還能減緩關節退化。如果得了退化性關節炎,應去看醫生檢查確診,和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討論適合的運動和治療方法,降低膝蓋受傷的風險。
四、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其實可以不用開刀

圖片來源:Villagechiros
- 生活調整
治療通常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例如減輕體重、少走上下坡路,還有規律運動來刺激關節囊,幫助分泌關節液,保持關節靈活。
- 飲食建議
平時多吃含膠質和軟骨素的食物,這些對修復關節軟骨很有幫助,比如雞爪、蹄筋、貝類、小魚乾和木耳。生物類黃酮能增強關節內膠質,促進受傷關節恢復,像是柑橘、綠茶或全穀類都很好。抗氧化劑則能抵禦自由基對關節的傷害,常見的有β-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E,食物來源包括木瓜、番茄、胡蘿蔔、柳橙、奇異果、小麥胚芽、葵花籽和糙米。
- 藥物治療
藥物方面,可以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葡萄糖胺來緩解症狀。
-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冷熱敷、向量干擾波、經皮神經電刺激、超音波或短波,這些能放鬆肌肉,改善韌帶和軟骨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僵硬感。
-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應著重增加膝關節靈活度和股四頭肌力量。輕度關節炎患者可以考慮注射玻尿酸來改善關節內狀況,或接受增生注射治療。
- 增生注射治療
增生注射(prolotherapy)目前主要用PRP或高濃度葡萄糖水,注射到關節腔內促進軟骨生長,同時也在關節外多點注射以強化韌帶。這是關節置換手術前的重要治療方式。
- 注意事項
退化性關節炎是慢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和長年磨損,症狀時好時壞。過度使用關節或短時間內操勞過多,都可能誘發或加重症狀。這種病沒有特效藥或快速療法,需長期配合醫師治療,患者也要注意早發現早治療。
五、退化性關節炎該找哪科醫生?

圖片來源: Dr. Nathan Cafferky
輕度關節炎:可以去「復健科」,採用較溫和的治療方法。由專任主治醫師親自診治,復健科提供專業治療。中度到重度關節炎:建議找「骨科」,由骨科醫師評估,決定繼續用保守療法,還是需要手術來治療關節炎。前面提到,當所有保守治療都沒效時,末期膝關節炎可考慮手術。膝關節置換是用金屬替換大腿和小腿的關節面,中間加聚乙烯墊片防磨損,效果快又好,術後能馬上下床活動,幾週後就能正常走路。對年紀較輕的患者,還有保膝手術的選擇,用3D客製化模具精準切割脛骨,調整身體承重線,有效減痛並保留原生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