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動愛好者要小心十字韌帶受傷!

圖片來源:Sportsmedinfo
膝關節內有兩條主要的十字韌帶:前十字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與後十字韌帶(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它們在關節腔內交叉排列,因此得名。
ACL連結股骨(femur,大腿骨)與脛骨(tibia),由兩個功能性纖維束構成:前內側束(Anteromedial Bundle, AMB)與後外側束(Posterolateral Bundle, PLB)。ACL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滑移及防止膝關節過度旋轉:當膝關節伸直時,PLB較緊繃;彎曲時則以AMB為主。
PCL同樣連結股骨與脛骨,主要功能是限制脛骨向後滑移,特別是在膝關節屈曲時最為重要。ACL與PCL彼此相輔相成,確保膝蓋在運動時保持穩定。
二、每四位就有一位是膝部的運動傷害

圖片來源:Myfootdr
膝部損傷佔所有運動傷害的約四分之一,其中以ACL損傷最常見。這類損傷往往發生突然,難以完全預防。
ACL受傷常見原因:籃球或排球落地不穩、快速轉身、膝關節遭外力扭轉。當下可能聽到「啪」的聲音,膝蓋隨後腫脹、疼痛並影響走路或運動。若未妥善治療,會導致膝關節不穩、跑跳或轉身時有「鬆掉」的感覺。
PCL受傷常見原因:多見於車禍或跌倒時,膝蓋前方受到直接撞擊,使脛骨被迫向後移動,造成韌帶撕裂或斷裂。
三、從日常細節做起就可保護十字韌帶!

圖片來源:Iberdrola
1.鍛鍊肌肉,強化膝蓋穩定性:
- 核心肌群訓練:強壯的核心肌群能增進身體協調與平衡,這對於保護膝關節至關重要。
- 下半身肌力:整體性的下肢肌肉訓練,可增強膝蓋在活動時的穩定性,降低對十字韌帶的負擔,進而預防關節傷害。
2.運動前後,做好熱身與伸展:
- 充分的熱身:運動前花時間熱身,可增加關節靈活度以及肌肉彈性,大大降低受傷風險。
- 適當的緩和:運動後的緩和運動有助於代謝乳酸堆積,減輕肌肉痠痛,並幫助關節恢復。
- 伸展運動:針對腿部和臀部的伸展動作,能增進關節的柔軟度,減少運動時肌肉拉傷的機會。

圖片來源:WakeForest
3.注意運動技巧與環境因素
選擇合適鞋款:挑選有良好穩定性及支撐力的運動鞋,能減少膝蓋運動時的扭轉,降低受傷的機率。
- 適時使用護具:護膝可提供膝關節額外的支撐保護,特別是曾受傷或需進行高強度運動的人。
- 避免高風險動作:避免急加速、急轉彎、高處落地等易造成十字韌帶受傷的動作。
4.從飲食上提供支持:
- 攝取足夠蛋白質:蛋白質有助於肌肉與韌帶的修復,加速康復過程。
- 攝取足夠鈣質:鈣質能強化骨骼,減少關節的壓力。
- 攝取抗發炎食物:蔬菜、Omega-3脂肪酸等抗發炎食物,能緩解運動後發炎症狀。
四、十字韌帶急性受傷的明顯症狀?

圖片來源:Howardluksmd
急性十字韌帶斷裂,通常發生在無碰撞的急跑、急停或急煞等動作。例如在籃球搶籃板落地、羽球撲球,或是而非長時間的運動等瞬間。此時,受傷當下可能會聽到或感覺到膝蓋發出「啪」一聲的聲響,隨之而來的是劇烈疼痛。膝蓋隨即會腫脹,變得難以活動,甚至會有「卡住」或無法彎曲的感覺,然後伴隨而來的是劇烈疼痛和嚴重腫脹,並影響行走或上下樓梯。
五、十字韌帶受傷的慢性症狀又有哪些?

圖片來源:Independent
如果受傷超過半年,就會進入慢性期。這時的症狀主要是膝關節的不穩定,而非劇烈的疼痛。
常見的慢性症狀有:
- 「軟腳感」:當你想要快速跑跳、踢球、急轉彎或在扭轉上半身時,會感覺小腿「抓不住」,好像跟不上身體動作。
- 容易扭傷:即使沒有劇烈活動,你的膝蓋卻老是容易扭傷,這可能是因為十字韌帶失去功能,無法穩定小腿。
- 疼痛與腫脹:後十字韌帶斷裂,通常會在上樓梯或長途步行後,出現疼痛、不穩定或輕微腫脹的症狀。
六、結語與建議

圖片來源:Harvard
預防十字韌帶受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像是加強肌力、柔軟度和敏捷性,以及注意運動技巧和環境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受傷風險。而且,十字韌帶斷裂的症狀可分為兩個階段,「急性」與「慢性期」。了解這些症狀的差異性後,如真的有膝蓋不適,更能幫助判斷是否需要盡快就醫。但是,無論急性或慢性,如果有上述任何一項症狀,或是多種症狀同時發生那代表傷勢可能越嚴重,建議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還有也要注重定期檢查膝關節健康狀況,才能及早發現潛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