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是許多人在日常生活或運動後常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而這種狀況來自於多種原因,包括肌肉拉傷、筋膜發炎或和感冒發燒,甚至可能和纖維肌痛症有關。究竟肌肉酸痛的原因有哪些、又該如何緩解呢?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一、5個肌肉酸痛的原因
1.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是肌肉組織受到過度拉伸或撕裂引起的,像是在運動期間太過用力或做出超出肌肉承受範圍的動作,造成酸痛和腫脹。預防肌肉拉傷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在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增加肌肉的靈活性和血液流動,來減少拉傷的風險。
2. 筋膜發炎
筋膜是一種連結肌肉的結締組織,可以提供支撐身體的力量。當筋膜受到損傷或過度使用時就會發炎。通常是因為長期進行重複性的動作或姿勢不良而引起,例如上班族久坐或長時間低看手機等動作,都有可能造成筋膜發炎,導致疼痛、腫脹和僵硬感。
3. 運動
- 急性肌肉酸痛
運動過程中以及運動後立即產生的酸痛感稱為「急性肌肉痠痛」,主要是因為肌肉缺血導致代謝物堆積,進而刺激神經末稍,產生肌肉酸痛。通常在運動完沒多久這種疼痛感就會消失,不用太過擔心。
- 遲發性肌肉酸痛
運動後的一天至兩天內產生的酸痛感稱為「遲發性肌肉酸痛」,主要是因為肌肉纖維或結締組織因高強度的運動而產生損傷,導致肌肉酸痛和僵硬。這種類型的肌肉酸痛通常會在一個禮拜內消失。
4. 發燒感冒
有些人發燒感冒時會感到肌肉酸痛,這是因為當身體受到感染時,病菌會和白血產生反應釋出前列腺素PGE2,進而刺激發炎,使肌肉酸痛。
5. 血液循環不良
血液循環不良也可能會導致肌肉酸痛。像是「間歇性跛行」就是因下肢血管循環不良所引起的,病患會在行走一段路後感到腿部酸痛或無力,需要休息一陣子才能繼續行走。
二、乳酸會導致肌肉酸痛嗎?
過去的研究認為人在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時,因缺乏氧氣,身體會產生乳酸作為能量來源,產生的速度比不上利用的速度,乳酸堆積而導致肌肉酸痛。但目前最新研究已經證實:運動後的一個小時內,血液中的乳酸就會自行恢覆至正常水平,所以不太可能因此引起肌肉酸痛。
三、肌肉酸痛的病症
如果長期感受到身體的肌肉酸痛,同時伴隨著失眠、頭痛、憂鬱等症狀,卻遲遲無法找出原因時,那可能要注意是否患上「纖維肌痛症」了!
纖維肌痛症
致病因素
目前纖維肌痛症並沒有明確的病因,但一般認為其與「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相關,導致腦部的疼痛接收器變得十分敏感,輕微的觸壓到身體都有可能造成極大的疼痛。
病症症狀
若全身的肌肉與組織疼痛且長達3個月以上,就有可能患上「纖維肌痛症」了,通常患者會有失眠、記憶力和注意力變差等症狀,有時也會出現憂鬱症或偏頭痛等併發症。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肌肉鬆弛劑、止痛藥、抗憂鬱劑
- 非藥物治療:熱浴療法、物理治療、運動課程
四、6招緩解肌肉酸痛
1. 冰敷(72小時內)

冰敷可使用在運動後造成的急性肌肉酸痛,透過冰敷使血管收縮,減緩肌肉的紅腫與發炎。一般冰敷的方法是用碎冰包在塑膠袋裡直接冰敷受傷的部位二十分鐘,休息二十分鐘後可以再冰敷。 如果隔著毛巾冰敷根據研究要四十分鐘才有直接冰敷十二分半的效果。 如果用冰杯來回或環狀按摩肌腱炎等小範圍的發炎部位,則五分鐘就可能有效
2. 熱敷(72小時後)

過了急性肌肉酸痛期後才能進行熱敷,使肌肉的血管擴張、增加血液流量,加速新陳代謝並降低酸痛感。熱敷的溫度以38-40℃最為適合,每次可以敷10-15分鐘,透過熱敷的方式促進患處的血液循環,很快就能緩解痠痛的肌肉
3. 伸展

藉由靜態的伸展動作來放鬆、舒緩肌肉的緊張和壓力,從而減輕肌肉酸痛。
- 補充能量

運動完可以攝取蛋白質如雞肉、魚、豆類、奶類和豆腐等,因蛋白質是肌肉修復和再生所需的主要營養素;另外碳水化合物也需要補充,因為它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可以幫助肌肉恢復、減輕酸痛感。
5. 攝取維生素

維生素在肌肉修復的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維生素C,可以減少身體鍛鍊所引起的氧化壓力,並減少肌肉疲勞和酸痛。
6. 肌肉按摩

透過肌肉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加速身體代謝廢物,減輕肌肉酸痛感。此外,按摩還可以幫助肌肉放鬆,減少緊繃和不適感。
延伸閱讀:運動按摩是什麼?5大好處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