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怎麼治療?中西醫療法1次看!

內容導覽

一、五十肩是什麼?

五十肩,就是一種肩膀好像卡住了、轉不太動的情況,也有人會覺得肩膀酸痛甚至連穿衣服都變得困難。它的學名叫肩關節周圍炎或凍結肩,主要是肩關節囊和周圍組織發炎,導致活動受限和疼痛。五十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五十肩成因
  1. 原發性

沒有明顯的外在原因,通常是隨著年紀增長,肩關節囊逐漸退化導致的問題。

  1. 次發性

通常是因為其他因素引起,例如肩膀受過傷、做過手術,或是一些慢性病(像是糖尿病、中風)導致的肩膀功能障礙。

二、五十肩症狀的3大時期

  1. 疼痛期

這是五十肩的第一個階段,肩膀開始出現隱隱的酸痛感,尤其是在晚上睡覺時最明顯,很多人因此睡不好。隨著時間,疼痛逐漸加重,影響到日常活動,比如舉不起手拿東西。

  1. 僵硬期

接著進入僵硬期,肩膀變得非常緊繃,活動範圍大幅縮小,連基本的動作都會覺得卡卡的。雖然疼痛可能稍微減輕,但僵硬感會讓人覺得非常不方便。

  1. 恢復期

最後是恢復期,僵硬的肩膀逐漸放鬆,活動範圍慢慢恢復,疼痛也減少甚至消失。不過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

三、五十肩要看哪一科?

如果懷疑自己得了五十肩,應該先到骨科或復健科看診。醫師會透過問診和影像檢查(如X光或核磁共振)確認病情,並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另外也可以到中醫科進行評估,看看是否適合針灸、推拿等療法。

四、五十肩該如何治療?

中醫療法

中醫療法在治療五十肩時,特別強調調理全身的氣血流通,並透過外部治療手段緩解肩膀的不適。以下是常見的中醫治療方式:

  1. 小針刀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結合針灸與手術刀功能的微創治療,通過切斷沾黏、鬆解軟組織,恢復肩關節的功能。操作時醫生會將細如針的刀具刺入病變部位,切斷局部沾黏的組織纖維。這種療法比較適用於肩關節嚴重沾黏者,具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

  1. 針灸

圖片來源:Physician Partners of America

針灸治療透過針刺肩部穴位來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常用穴位包括肩髃、肩前和天宗。這個方法能有效促進體內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放鬆僵硬的肌肉,緩解疼痛並改善肩膀的活動度。

  1. 推拿與拔罐

圖片來源:body & soul massage therapy

推拿透過揉捏和按壓肩部肌肉與關節來鬆解沾黏,而拔罐則利用負壓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肩部疼痛。

  1. 中藥內服

圖片來源:Johns Hopkins 

中藥內服使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中藥,如當歸、川芎、丹參等,對於慢性患者效果較明顯,不過,中藥需經專業中醫師診斷後開方,不宜自行使用喔!

西醫療法

  1. 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Midwest Detox Center

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用於減輕炎症和疼痛,嚴重時也會注射類固醇到肩膀,達到更快速的效果。

  1. 物理治療

圖片來源:Border Therapy

物理治療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 電療:使用低頻電流刺激肩部肌肉與神經,促進血液循環並減輕疼痛。
  • 熱療與冷療:熱療可以放鬆僵硬的肌肉與關節,冷療則能降低急性疼痛與發炎反應。
  • 關節鬆動技巧:由專業物理治療師操作,透過手法輕輕拉動或旋轉肩關節,幫助鬆解沾黏部位。
  • 復健操:例如肩膀伸展操、爬牆運動等,這些運動可以改善關節靈活性並減少復發機率。
  1. 肩關節囊擴張術

圖片來源:W27 Imaging

肩關節囊擴張術是一種透過注射高壓液體(如生理食鹽水或局部麻醉藥)進入肩關節囊,以擴大關節囊空間、破除沾黏的治療方法。手術過程會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生會利用超音波定位肩關節,將針頭插入關節囊並注射液體。

延伸閱讀:8個運動自我脊椎側彎矯正!

Picture of 柯廷憲 骨科專科醫師

柯廷憲 骨科專科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骨科部運動醫學暨關節重建科專任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開心與你分享,
來自醫師的健康觀點

歡迎來到柯廷憲醫師部落格,我們每天為你寫出,最實用的運動健身內容,如果你也時常因為運動造成身體痠痛,歡迎留守我的內容,相信會對你很有幫助。

More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