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膝蓋痛?5症狀可能是退化性膝關節炎!

內容導覽

如果你常常覺得膝蓋不舒服,或者走路、上下樓梯時覺得痛,那可能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前兆。這篇文章會讓你了解膝關節炎的原因、症狀,並且告訴你怎麼做才能保護你的膝蓋!

一、膝關節在哪?

圖片來源:手術善其事

膝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負重關節之一,由骨頭、韌帶、關節腔、半月板和軟骨組成,上接大腿骨(股骨),下接小腿骨(脛骨)。膝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我們完成彎曲與伸直的動作,讓我們在走路、跑步時不會感到不適。膝關節的結構雖然穩固,但也因為每天需要承受大量的壓力和重複動作,很容易受到損傷。

二、什麼是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膝關節炎

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

退化性膝關節炎屬於慢性關節疾病,主要因膝關節長期承受壓力、外傷或免疫疾病導致軟骨退化、磨損所引起。主要有疼痛、腫脹、僵硬,甚至變形的症狀,限制到我們的日常活動範圍。

三、5原因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 年齡因素

膝關節的退化通常從 20 歲左右開始,但多在 55~65 歲之間出現明顯症狀。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會逐漸變薄,修復能力也降低,這使得年長者更容易罹患此疾病。

  1. 性別差異

男性與女性的發病率相當,但停經後的婦女因荷爾蒙變化,症狀更為嚴重。女性在骨質密度下降的同時,也可能面臨軟骨結構的改變,增加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風險。

  1. 體重問題

肥胖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導致磨損加劇。特別是每增加 1 公斤體重,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會增加 3 公斤,因此保持適中體重對於預防此疾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 工作性質

長期負重或需要頻繁站立、搬運重物的工作者,罹患率較高。例如,建築工人、廚師等職業的人因為膝關節持續負荷過重,更容易發生軟骨損傷。

  1. 姿勢不良

不正確的姿勢或肌肉力量不平衡,會加速膝關節的磨損。長時間的不良坐姿或運動姿勢不當,都可能導致膝關節的過早退化。

四、退化性膝關節炎的5大症狀

  1. 疼痛與腫脹

上下樓梯、長時間久坐後站起來時特別明顯。

  1. 僵硬感

早晨起床後,膝關節感到僵硬,但活動後會逐漸減輕。僵硬的持續時間會反映出病情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越長,退化越明顯。

  1. 關節發出聲音

活動膝蓋時可能聽到咔咔聲。這是因為軟骨退化後,骨頭直接摩擦所引起的聲音,也可能伴隨著疼痛。

  1. 關節變形

長期未治療可能出現 O 型腿或膝蓋無法完全伸直,變形的關節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加重關節的退化。

  1. 肌肉萎縮

疼痛使人減少活動,導致大腿肌肉逐漸萎縮。肌肉的萎縮進一步削弱了對膝關節的保護作用,形成惡性循環。

五、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方式

保守療法

  1. 藥物治療

常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減輕疼痛,也可以口服或注射葡萄糖胺和玻尿酸保護軟骨。這些藥物能夠在短期內緩解症狀,但並不能使疾病痊癒。

  1. 物理治療

包括熱敷、超音波、短波等方式,能減輕疼痛和僵硬。同時,這些療法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關節修復。

  1. 復健運動

加強股四頭肌力量,可穩定膝關節,減少磨損。常見的訓練方式包括直腿抬高、坐姿膝關節伸展以及牆壁靠坐等運動。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根據個人情況量身定制,以免過度負荷導致運動損傷,反而「事倍功半」喔!

  1. 減重

控制體重能顯著減輕膝關節的負擔。通過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來達到理想體重,能有效延緩疾病進展。

手術治療

  1. 關節鏡手術

圖片來源:手術善其事

清除骨刺和損壞的軟骨碎片,適合症狀輕微的患者。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但效果因人而異。

  1.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圖片來源:台北榮總

針對嚴重退化且保守療法無效的患者,用金屬與高密度塑膠製成的人工膝關節取代磨損的部分,恢復膝關節功能。此手術適合症狀嚴重且生活受限的患者,但術後需要長期復健來恢復功能。

六、如何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

  1. 維持健康體重

過重會增加膝關節的磨損,特別是日常行走、跑步時的壓力更大。但是,每減少 1 公斤體重,膝關節的負擔就可以減少 3 公斤喔!建議透過健康飲食與適量運動來達到並維持理想體重喔!

  1. 選擇低衝擊運動

低衝擊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瑜伽,對膝關節的壓力較小,是很好的選擇。相反的,跑步、籃球、滑板、跳繩等需要反覆跳躍或劇烈動作的,就屬於高衝擊運動。這些高衝擊運動通常對健康的關節無害,但對已有退化性膝關節炎或關節較脆弱的人來說,可能會加重磨損,因此要特別注意喔~

  1. 維持正確姿勢

日常活動中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減少膝關節的損傷風險。例如,上下樓梯時應握住扶手以分擔體重壓力,避免對膝蓋造成過大衝擊;長時間跪坐或盤腿會對關節造成壓迫,也要儘量避免。

  1. 穿著合適的鞋類

很多女生都喜歡穿高跟鞋,但其實高跟鞋會增加膝蓋前方的壓力,長期穿著會加速關節退化,建議盡量避免。可以選擇有良好支撐與緩衝的鞋子,因為鞋子的支撐性可以幫助分散壓力,緩衝功能則能減少行走時對膝蓋的衝擊力。

Picture of 柯廷憲 骨科專科醫師

柯廷憲 骨科專科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骨科部運動醫學暨關節重建科專任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開心與你分享,
來自醫師的健康觀點

歡迎來到柯廷憲醫師部落格,我們每天為你寫出,最實用的運動健身內容,如果你也時常因為運動造成身體痠痛,歡迎留守我的內容,相信會對你很有幫助。

More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