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科與復健科的差異

受傷後究竟要去骨科還是復健科呢?相信這是許多人的疑問。骨科和復健科都在協助患者克服身體疾病或損傷,但它們在治療方法、專業領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以下將分別作介紹:
骨科
- 主治項目
骨科的主治項目主要包括四肢和脊椎方面的疾患。包括手腳關節或下背疼痛、肩頸不適、坐骨神經引起的疼痛、手部麻痺、肌肉酸痛、骨折、關節炎、脊椎側彎,以及骨質疏鬆症等,都是骨科專業的治療範疇。
復健科
- 主治項目
復健科的主治項目較複雜,範圍包括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關節疾病、運動傷害的復健、骨折後的復健和神經物理治療等等。另外,接受骨科或關節相關的手術後也需要搭配復健,藉此恢復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 物理治療
復健科中的物理治療,注重於評估和診斷受傷的身體組織與結構。其中又分成「肌肉骨骼物理治療」:扭傷、拉傷、姿勢問題以及手術後的復健;「神經系統物理治療」:中風、脊髓損傷、帕金森病以及腦手術後的復健;「心肺物理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而治療方法通常有手動阻力訓練、運動和電療技術三種。
- 職能治療
復健科中的職能治療著重於評估和增進個人的生活能力,對象包括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障礙、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的人,目的在於協助他們提升獨立性,以及完成日常活動的能力。
二、簡單分辨骨科和復建科
- 看診工具

骨科看診最常使用的工具是「X光機」,藉以評估骨頭的狀況;復健科看診最常使用的工具是「超音波」,藉以掌握神經、血管和肌肉的脈絡。
- 治療方法
骨科偏向外科,如嚴重的骨折或脫臼需要進行開刀手術,就會在骨科進行看診,治療方式以侵入性治療為主;復健科偏向內科,擁有超音波檢查技術,可評估韌帶、肌腱受傷的情形,再以物理儀器、藥物或是徒手的方式治療。
三、運動傷害該看哪一科?
運動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其中最普遍的包括拉傷和扭傷。嚴重的運動傷害可能導致脫臼、骨折、或韌帶斷裂。那麼運動傷害究竟要看骨科還是復健科呢?大致分為以下兩種:
- 硬組織
若應嚴重的撞擊,造成骨頭受傷、關節位移等硬組織的受傷問題,建議前往骨科看診,讓醫生決定是要手術治療或以石膏固定。
- 軟組織
若是肌肉、肌腱、韌帶等這類的軟組織損傷,建議前往復健科看診,讓物理治療師進行運動治療。
延伸閱讀:6招運動矯正骨盆前傾,消除凸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