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底筋膜炎是什麼?
影片參考:踩地腳劇痛? 足底筋膜炎一路腳底痛到腳跟
如果你的腳跟、腳底常常發痛,那很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之所以會有足底筋膜炎,原因有非常多種,像是長時間站立、走路,或原本就是扁平足或高足弓的人,都是足底筋膜炎好發族群。
足底筋膜在哪?

圖片來源:Matt Raden Podiatry
足底筋膜位於腳底,從腳跟延伸至五根腳趾,形成一個像扇形的結構。它是一種強韌且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主要負責支撐足弓的穩定性。在行走或跑步時,足底筋膜能夠伸展,還能吸收衝擊力,減少對足部的壓力和損傷。
至於足底筋膜炎常見的疼痛點,約60%集中在內側足弓和跟骨的內側;約30%的疼痛發生在足底的前側。
足底筋膜炎2大類型

圖片來源:Apex Sports Clinic
- 急性足底筋膜炎
當腳底因劇烈運動、高強度活動或其他外界壓力突然承受過大的負荷時,會引發劇烈疼痛,並伴隨著一些局部腫脹和發炎。
- 慢性足底筋膜炎
主要是因為長期過度使用(久站、久走)或隨著年齡增長引發的退化所造成,疼痛持續存在但相對較輕,常伴隨肌肉緊繃感。
足底筋膜炎的6大原因
- 久走、久站
像是老師、櫃姐等職業,需要長期站立或穿高跟鞋,導致腳底過度使用,可能會使足底筋膜承受過大的壓力,導致炎症。另外像是馬拉松選手和長跑運動員,因為需要長時間跑步,反覆施加力量於足部,也容易導致足底筋膜受傷。
- 足部肌群緊繃/無力
足部肌群、小腿後肌群或阿基里斯腱的過度緊繃或無力,會影響足底筋膜的正常功能,增加受傷的風險。
- 足弓問題
足弓過度塌陷(如扁平足)或高弓足會改變腳的生物力學,導致足底筋膜受到過度拉扯或縮短。
- 鞋子不合適
穿著包覆不足的拖鞋、過硬或過軟的鞋子會對足底筋膜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傷害。另外像是高弓足穿平底鞋、扁平足穿跟鞋,都會提高足底筋膜發炎的可能性。
- 體重過重
BMI超過27的人,即屬於過重,足部筋膜長時間承受較大的重量,容易導致發炎。
- 老化
隨著年齡增長,足底筋膜的彈性降低,承受的張力減少,自然就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
延伸閱讀:足底筋膜炎看哪一科?3分鐘了解
二、5大足底筋膜炎症狀
- 腳跟刺痛
足底或腳跟在受壓時會感到疼痛,尤其是走路、跑步或腳跟抬離地面時,疼痛加劇。
- 早晨下床時的劇烈疼痛
起床後第一步時,腳跟或足底會感到劇烈疼痛,但會隨著活動逐漸減緩。
- 站立過久後疼痛加劇
長時間站立、走路或走動幾小時後,疼痛會再次出現或加重,特別是在足底和腳跟部位。
- 天冷跑步或暖身不足容易發作
天氣寒冷或在未充分熱身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的跑步,容易引發雙側足底疼痛。
- 腳底筋膜拉緊時疼痛
赤腳行走、爬樓梯或踮腳時,足底筋膜受到牽引而產生疼痛,特別是在將腳往腳背方向拉伸時疼痛感會更明顯。
三、足底筋膜炎6大治療方式
- 熱敷、冰敷

圖片來源:Centennial Orthopedics & Podiatry
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放鬆緊繃的肌肉和筋膜,適合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而冰敷則有助於減少炎症和腫脹,適合緩解急性足底筋膜炎的疼痛。
- 按摩穴位

圖片來源:ヨガジャーナルオンライン
除了按摩足底筋膜周圍的肌肉,也可以按摩小腿的陽陵泉穴與承山穴,促進血液循環,每次2至3分鐘,每天兩次。但要注意的是,急性足底筋膜炎要避免直接刺激足底喔!
- 服用藥物

圖片來源:SAHPRA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以用於短期緩解疼痛,但效果有限,只能暫時減輕不適。而且,使用時間盡量不要超過2到3週,否則可能造成心臟、腎臟、以及腸胃負荷過大。
- 使用合適鞋子與鞋墊

圖片來源:Alimed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需要特別注重鞋子、鞋墊的選擇,不宜穿太柔軟的鞋子,因缺乏足夠的支撐和分散壓力的功能,可能會導致疼痛加劇。那麼,到底該如何挑選呢?可參考以下四個要點:
- 鞋杯不能過於柔軟,應提供足夠的後跟支撐。
- 鞋頭和鞋尾應該具備一定的硬度,不能輕易彎折。
- 若有足弓問題,要選擇能支撐足弓的鞋墊。
- 鞋子的楦頭要寬敞,避免擠壓足部,以利分散壓力。
- 體外震波

若以上幾種保守療法無法有效緩解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可能就要採取「體外震波療法」了。體外震波療法是針對足底筋膜炎的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式,適合用於長期疼痛的患者。這種療法利用高能量震波刺激受損組織,促進組織的再生與修復。
- 手術治療

圖片來源:Foot & Ankle Institute of New England
當經過約一年的治療無效後,才會需要進行足底筋膜炎手術。最主要的手術方式是「內視鏡足底筋膜切除術」,透過切除部分足底筋膜來減輕症狀。
延伸閱讀:3分鐘了解骨科開刀補品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