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怎麼辦?5運動改善!

內容導覽

一、足底筋膜炎是什麼?

如果你的腳跟、腳底常常發痛,那很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之所以會有足底筋膜炎,原因有非常多種,像是長時間站立、走路,或原本就是扁平足或高足弓的人,都是足底筋膜炎好發族群。

足底筋膜在哪?

足底筋膜炎在哪

圖片來源:Matt Raden Podiatry

足底筋膜位於腳底,從腳跟延伸至五根腳趾,形成一個像扇形的結構。它是一種強韌且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主要負責支撐足弓的穩定性。在行走或跑步時,足底筋膜能夠伸展,還能吸收衝擊力,減少對足部的壓力和損傷。

至於足底筋膜炎常見的疼痛點,約60%集中在內側足弓和跟骨的內側;約30%的疼痛發生在足底的前側。

足底筋膜炎2大類型

足底筋膜炎類型

圖片來源:Apex Sports Clinic

  1. 急性足底筋膜炎

當腳底因劇烈運動、高強度活動或其他外界壓力突然承受過大的負荷時,會引發劇烈疼痛,並伴隨著一些局部腫脹和發炎。

  1. 慢性足底筋膜炎

主要是因為長期過度使用(久站、久走)或隨著年齡增長引發的退化所造成,疼痛持續存在但相對較輕,常伴隨肌肉緊繃感。

腳痛一定是足底筋膜炎嗎?

即使足跟痛患者有80%都是因為足底筋膜炎,但疼痛位置不同,可能的病症也不同喔!以下是疼痛位置與可能之病症:

  • 腳底前端痛:前足肌腱炎
  • 腳底中間痛:足底筋膜炎
  • 腳底內側痛:脛後肌腱炎
  • 腳底外側痛:骰子骨痛
  • 腳底腳跟痛:足底筋膜炎

延伸閱讀:足底筋膜炎看哪一科?3分鐘了解

二、足底筋膜炎的6大原因

足底筋膜炎原因
  1. 久走、久站:像是老師、櫃姐等職業,需要長期站立或穿高跟鞋,導致腳底過度使用,可能會使足底筋膜承受過大的壓力,導致炎症。另外像是馬拉松選手和長跑運動員,因為需要長時間跑步,反覆施加力量於足部,也容易導致足底筋膜受傷。
  2. 足部肌群緊繃/無力:足部肌群、小腿後肌群或阿基里斯腱的過度緊繃或無力,會影響足底筋膜的正常功能,增加受傷的風險。
  1. 足弓問題:足弓過度塌陷(如扁平足)或高弓足會改變腳的生物力學,導致足底筋膜受到過度拉扯或縮短。
  1. 鞋子不合適:穿著包覆不足的拖鞋、過硬或過軟的鞋子會對足底筋膜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傷害。另外像是高弓足穿平底鞋、扁平足穿跟鞋,都會提高足底筋膜發炎的可能性。
  1. 體重過重:BMI超過27的人,即屬於過重,足部筋膜長時間承受較大的重量,容易導致發炎。
  1. 老化:隨著年齡增長,足底筋膜的彈性降低,承受的張力減少,自然就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

三、足底筋膜炎的5大症狀

  1. 腳跟刺痛:足底或腳跟在受壓時會感到疼痛,尤其是走路、跑步或腳跟抬離地面時,疼痛加劇。
  2. 早晨下床時的劇烈疼痛:起床後第一步時,腳跟或足底會感到劇烈疼痛,但會隨著活動逐漸減緩。
  3. 站立過久後疼痛加劇:長時間站立、走路或走動幾小時後,疼痛會再次出現或加重,特別是在足底和腳跟部位。
  4. 天冷跑步或暖身不足容易發作:天氣寒冷或在未充分熱身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的跑步,容易引發雙側足底疼痛。
  5. 腳底筋膜拉緊時疼痛:赤腳行走、爬樓梯或踮腳時,足底筋膜受到牽引而產生疼痛,特別是在將腳往腳背方向拉伸時疼痛感會更明顯。

四、足底筋膜炎要看哪一科?

足底筋膜炎可以前往足踝專科、復健科與骨科看診。

延伸閱讀:復健科在看什麼呢?5分鐘了解誰需要看

足底筋膜炎怎麼診斷?

  1. 自行判斷

圖片來源(左):Northern Arizona Orthopaedics

想要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有足底筋膜炎,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用手將「腳底往腳背」的方向拉,目的是將足底筋膜拉緊。
  • 用手按壓「足跟到大腳趾」一側。
  • 若有感覺到疼痛,就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1. 醫學診斷

醫師診斷足底筋膜炎時,會首先進行觸診,尋找腳底的壓痛點來判斷問題。接著,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和X光檢查,如果足底筋膜的厚度超過4毫米,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此外,超音波還可以檢查足底筋膜的完整性,觀察是否有撕裂或組織退化的現象,並檢查跟腱、腳踝關節及腳跟骨是否有其他病變。

五、足底筋膜炎怎麼治療?

物理治療

  1. 冰敷/熱敷

冰敷則有助於減少炎症和腫脹,適合緩解急性足底筋膜炎的疼痛;而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放鬆緊繃的肌肉和筋膜,適合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

  1. 護具輔助

圖片來源:Amazon.com(左)、Start Fitness(右)

  • 夜間足部護具:夜間護具可以讓腳固定在90度,對跟腱和足底筋膜進行被動的拉伸,同時促進足部的休息與癒合。
  • 貼紮:肌內效貼紮能提供足弓支撐,幫助放鬆小腿及足底肌肉,並協助提升肌力不足的部位進行收縮。
  1. 震波治療

圖片來源:Physiotherapy Matters

體外震波療法是針對足底筋膜炎的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式,適合用於長期疼痛的患者。這種療法利用高能量震波刺激受損組織,促進組織的再生與修復。

復健運動

  1. 撐牆伸展法

影片參考:Standing Wall Calf Stretch

步驟一:雙手伸直扶在牆上,一隻腳向前伸,另一隻腳向後伸直。

步驟二:腳跟不要離開地面,維持10秒後換腳,重複一樣動作。

步驟三:左右腳拉伸為一組,一次做5組。

  1. 毛巾伸展法

影片參考:Plantar Fascia Towel stretch

步驟一:準備一條毛巾,坐在平地上。

步驟二:毛巾套在腳掌上並用雙手拉住。

步驟三:腳伸直持續10-30秒為一組,一次做5組。

  1. 腳底抓毛巾

影片參考:Towel Curls

步驟一:準備一條毛巾並放在腳下。

步驟二:腳跟為支點,腳心彎曲並將毛巾抓起。

步驟三:單側連續完成10-15個,雙側為一組,每日可做兩組。

  1. 滾球按摩腳底

影片參考:按摩球 足底筋膜放鬆

步驟一:以站立的姿勢將腳放在按摩球上。

步驟二:來回滾動按摩腳底筋膜。

步驟三:左右腳各進行30-60秒的按摩。

  1. 站姿踮腳尖

影片參考:踮腳尖 肌肉強化運動

步驟一:站立,手可以扶椅背或扶手。

步驟二:將腳跟踮起後回到原點。

步驟三:每組10至12次,一天可做3組。

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SAHPRA

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以用於短期緩解疼痛,但效果有限,只能暫時減輕不適。若兩週後疼痛感仍然不減,則可考慮注射皮脂類固醇緩解不適。

增生治療

圖片來源:New England Stem Cell Institute

增生療法是一種刺激身體軟組織修復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會使用高濃度的葡萄糖水,分次注射到足底筋膜與腳跟相連處,刺激足底筋膜自行修復。

手術治療

圖片來源:​​Foot & Ankle Institute of New England

若經過6個月的非手術性治療仍然無效,才會需要手術治療。足底筋膜炎的手術主要是切除部分的足底筋膜,進而減輕疼痛的症狀。

Picture of 柯廷憲 骨科專科醫師

柯廷憲 骨科專科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骨科部運動醫學暨關節重建科專任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開心與你分享,
來自醫師的健康觀點

歡迎來到柯廷憲醫師部落格,我們每天為你寫出,最實用的運動健身內容,如果你也時常因為運動造成身體痠痛,歡迎留守我的內容,相信會對你很有幫助。

More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