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拇趾外翻是什麼?

圖片來源:Essex Union Podiatry
拇趾外翻又稱為「拇囊炎」,是指足部大拇趾向第二腳趾方向異常偏移,角度超過15度,常伴隨紅腫和疼痛。
二、拇指外翻的4大原因
- 家族遺傳:先天的足部結構問題,且女性的發生率高於男性,比例約為10:1。
- 扁平足:內側足弓缺乏足夠的支撐,導致大腳趾下方無法承受體重壓力,最終引發外翻現象。
- 不合適的鞋款:長期穿著過窄或尖頭的鞋子。
- 發炎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都可能引發拇趾外翻。

三、拇指外翻的ㄓ大症狀
最明顯的症狀是大腳趾根部形成的骨頭突起,可用肉眼看見或用手觸摸。其他症狀包括:
- 大腳趾疼痛且腫脹
- 大腳趾附近感到麻木
- 無法移動或彎曲大腳趾
- 穿特定鞋款時會疼痛加劇
- 其他併發症如O型腿、偏頭痛、膝蓋痛、肩膀痠痛、腰痛等
四、拇指外翻分級表

五、拇指外翻要看哪一科?
拇指外翻首先要看復健科,醫師會透過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如物理治療、矯正鞋墊或其他保守治療來改善症狀。若治療後症狀仍未緩解,或是發現拇指外翻的變形嚴重,可能需要轉診至骨科,並討論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六、拇指外翻怎麼治療?
保守治療
- 挑選鞋子
選擇寬頭、柔軟材質的鞋子,鞋跟高度不超過一至兩吋,避免穿高跟鞋。
- 使用輔具
可使用五指分開襪、大拇指分隔墊或矯形鞋墊,減少大腳趾內側摩擦,平衡足部壓力,降低疼痛感。
- 復健運動
進行拇趾內翻體操、毛巾抓力訓練及腳趾開閉運動,有助於增加穩定性,配合輔具效果更佳。
延伸閱讀:拇趾外翻自己治,5招運動在家做!
- 緩解症狀
採用熱敷、休息,必要時使用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注射。
手術治療
若保守治療無效,或是拇指外翻角度超過40度,則需靠手術方法治療。
- 截骨術

圖片來源:OrthoBuzz
醫生會在腳和腳趾骨上做幾個小切口,然後在骨頭裡插入螺絲,矯正大腳趾關節。現在有許多醫生採用微創截骨術,切口較小、恢覆也較快。
- 關節融合術

如果拇指外翻是由關節炎引起的,醫生可能會進行關節融合手術。首先去除大腳趾關節中有關節炎的部分,然後在骨頭里放入螺絲,幫助骨頭愈合並融合成一塊骨頭。
七、術後注意事項
- 術後照護
術後需要特別注意傷口的清潔與乾燥,避免感染。為了減少術後腫脹,建議在術後幾週內抬高患部並進行冰敷。
- 使用輔具
術後初期患者需要穿著特製的手術鞋,減少拇趾外翻復發的風險。6週後可以換穿較為寬鬆的普通鞋,且要避免再次穿著尖頭鞋或高跟鞋。
- 術後復健
術後復健包括伸展、關節活動和阻力訓練,加強腳部的肌肉,減少因為術後活動受限所造成的肌力流失。
八、平均康復時間表
大多數患者在手術當天就能出院,而康復的情形還是會因患者所進行的手術類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術後的平均康復時間表:
- 第1-2週
- 腳部會感到腫脹和疼痛,要盡量保持抬高,並按時服用止痛藥。
- 在手術區域出現淤血是正常的。
- 行走時記得使用拐杖。
- 盡量移動腳部並晃動腳趾,防止疤痕組織形成。
- 第3-4週
- 加強復健,防止肌力流失。
- 可以淋浴和洗澡,且不需要覆蓋傷口。
- 第5-6週
- 依情況從手術鞋換到普通鞋子。
- 可以開始進行低強度的運動。
- 與醫生討論是否可以恢復工作。
- 第6-12週
- 定期按摩疤痕區,防止組織黏連。
- 步態開始恢復正常。